问题 | 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释义 | 宪法宣誓仪式可采取单独或集体宣誓形式,宣誓人需按规定举行宣誓动作,宣誓场所庄重且悬挂国旗或国徽,同时奏唱国歌。誓词内容包括忠于宪法、履行职责、忠于祖国和人民、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法律分析 宪法宣誓仪式根据情况,可以采取单独宣誓或者集体宣誓的形式。 一、单独宣誓:宣誓人应当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诵读誓词。 二、集体宣誓:由一人领誓,领誓人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领诵誓词;其他宣誓人整齐排列,右手举拳,跟诵誓词。 三、宣誓场所应当庄重、严肃,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或者国徽。宣誓仪式应当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宣誓誓词如下: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拓展延伸 探索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影响 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影响可以追溯到我国宪法的诞生。宪法宣誓制度是指在特定场合,公职人员或公民必须面对国旗或宪法,庄严宣誓忠诚于宪法和国家。这一制度在我国经历了多次演变。最早的宪法宣誓制度可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随后在1954年宪法修订中正式确立。此后,随着我国政治、社会的发展,宪法宣誓制度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它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法律、道德和政治的象征。宪法宣誓制度的实施对于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治意识、加强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促进公民的法治观念、国家认同感、社会和谐等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深入探索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对于加强法治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宪法宣誓仪式是一项庄重且严肃的仪式,旨在强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忠诚和尊重。宣誓人可以选择单独宣誓或集体宣誓的方式,但无论形式如何,宣誓人都需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并诵读誓词。宣誓仪式场所应庄重且悬挂国旗或国徽,同时奏唱国歌。宣誓誓词表达了忠于宪法、祖国和人民的承诺,要履行法定职责、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并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宪法宣誓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对于加强法治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宪法》第二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 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