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遇到恶意退款,商家应如何报警处理? |
释义 | 商家报警后,消费者应与商家协商解决恶意退款问题,可将商品退回或重新支付货款。消费者权益争议可通过协商、调解组织、行政投诉、仲裁或诉讼解决。一审程序包括起诉、答辩、开庭审理、调查阶段、辩论、判决宣告。二审程序可上诉至上一级法院,程序与一审类似。 法律分析 一、恶意退款商家报警了怎么办 1、协商解决。 若是消费者存在恶意退款的行为,商家报警后,消费者可以与商家进行协商。一般情况下警察也会对双方进行调解,看能否私下解决。具体的协商调解事宜由双方自行确定。 2、将商品退回给商家或重新支付货款。 一般恶意退款的情况是,消费者收到商品后仍申请退款不退货,消费者可以和商家协商,将商品退回或是重新付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一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 二、消费争议向法院提起诉讼流程是怎么样的 (一)、一审程序: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8、判决宣告 (二)、二审程序: 1、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2、法院受理 3、审理程序大体与一审一样,不同处主要在审查范围和内容上。 结语 在面对恶意退款的情况下,商家可以选择与消费者进行协商解决,或要求消费者退回商品或重新支付货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和经营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投诉、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消费争议。当消费争议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程序包括起诉、答辩、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最终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如果当事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程序与一审类似,但审查范围和内容有所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章 电子商务经营者 第二节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 第三十四条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修改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应当在其首页显著位置公开征求意见,采取合理措施确保有关各方能够及时充分表达意见。修改内容应当至少在实施前七日予以公示。 平台内经营者不接受修改内容,要求退出平台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得阻止,并按照修改前的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承担相关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章 电子商务经营者 第二节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 第三十二条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明确进入和退出平台、商品和服务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章 电子商务经营者 第二节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 第四十六条 除本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的服务外,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可以按照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为经营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提供仓储、物流、支付结算、交收等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为经营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不得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