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遂的教唆犯如何定罪 |
释义 | 教唆未遂是指被教唆者没有犯被教唆的罪而使教唆行为未遂的情况。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一)被教唆人拒绝了被教唆人的教唆。 (二)被教唆人当时接受了教唆犯的教唆,但实际上没有进行任何犯罪活动。 (三)被教唆人当时答应实施教唆人所教唆的犯罪,但实际上实施了其他犯罪。 (四)教唆犯对被教唆人进行教唆时,被教唆人已经有实施该罪的决意。即被教唆人的犯意并非教唆者引起。 一、教唆未遂构成罪名吗 (一)教唆没有传达到被教唆人; (二)教唆没有被接受或者没有被假装接受的; (三)他人接受了教唆但没有着手实行犯罪; (四)被教唆人所犯的罪与教唆的罪在性质上根本不同; (五)教唆犯对被教唆人进行教唆时,被教唆人已有实施该种犯罪的故意,即被教唆人实施犯罪不是教唆所引起的。 未遂教唆: 此处的未遂,不是指教唆自身的失败,而是指欺骗被教唆人使其犯罪.未遂教唆中突出的情形是所谓陷阱教唆(或陷害教唆),一般是指想使他人成为犯人受到处罚而教唆他人实施一定犯罪.被教唆人犯罪未遂(简称被教唆人实行未遂):教唆他人犯罪,他人实行被教唆的罪犯罪未遂.这种情形已经成立共犯,是共同犯罪犯罪实行的未遂.对实行未遂实用第29条第一款对教唆犯按照其在共犯中起的作用处罚.并对教唆犯和实行犯都实用刑法第23条犯罪未遂的差别十分明显,教唆未遂是教唆自身的失败(被教唆人犯没有犯被教唆的罪);而实行未遂的场合,教唆自身是成功的(被教唆人犯了被教唆的罪),只是被教唆人实行犯罪的未遂。 间接正犯不以教唆犯论处 间接正犯,又可称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的行为当工具利用去实行犯罪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间接正犯应包含一个前提,即利用人自己没有实施实行行为。因为如果利用人也实行了构成要件行为,那就是直接实行了。间接正犯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 2、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人犯罪。 教唆他人实行犯罪他人实行过限的部分不成立犯罪 二、教唆未遂可以定罪吗 教唆未遂可以定罪。法律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教唆未遂可以定罪。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