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银行卡被骗子盗用洗钱犯法吗? |
释义 | 银行卡洗钱是犯法的,明知情况下交给他人洗钱属于隐瞒掩饰犯罪所得罪的共犯。根据《刑法》,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的处罚。单位犯罪也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包括罚金以及对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 法律分析 把自己的银行卡交给别人洗钱的行为是犯法的,当事人在明知的情况下依然作出该行为的,则可以将当事人作为隐瞒掩饰犯罪所得罪的共犯进行处理。《刑法》规定,掩饰、隐瞒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提供资金帐户的;(二)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四)跨境转移资产的;(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拓展延伸 银行卡被盗用后的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银行卡被盗用后的法律责任界定涉及多个因素。首先,如果持卡人未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卡信息,导致被盗用,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承担责任。然而,如果银行存在安全漏洞或未及时冻结被盗用的卡,银行也可能负有责任。法律通常要考虑持卡人是否及时报案、是否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失扩大等因素。此外,洗钱行为是犯罪行为,持卡人无需对被盗用的银行卡上的洗钱行为负责。最终,法律责任的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综合评估和裁决。 结语 银行卡被盗用涉及多方责任,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持卡人应保护好个人信息,但如银行存在安全漏洞或未及时冻结被盗卡,银行亦负责任。洗钱行为属犯罪,持卡人无需对被盗卡上的洗钱行为负责。最终,法律责任应综合考虑具体情况和法规进行裁决。 法律依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2004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情况,讨论了刑法规定的"信用卡"的含义问题,解释如下: 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现予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四条 为信用卡申请人制作、提供虚假的财产状况、收入、职务等资信证明材料,涉及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或者涉及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规定,分别以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和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定罪处罚。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或其人员,为信用卡申请人提供虚假的财产状况、收入、职务等资信证明材料,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分别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七条 催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认定为本解释第六条规定的“有效催收”: (一)在透支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后进行; (二)催收应当采用能够确认持卡人收悉的方式,但持卡人故意逃避催收的除外; (三)两次催收至少间隔三十日; (四)符合催收的有关规定或者约定。 对于是否属于有效催收,应当根据发卡银行提供的电话录音、信息送达记录、信函送达回执、电子邮件送达记录、持卡人或者其家属签字以及其他催收原始证据材料作出判断。 发卡银行提供的相关证据材料,应当有银行工作人员签名和银行公章。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