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何处理刑事犯罪嫌疑人的串供行为?
释义
    关于对于刑事犯罪串供怎么处理?的法律问题,
    一、对于刑事犯罪串供怎么处理
    供构成妨碍作证罪,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
    第三百零七条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二、妨碍作证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客体要件
    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和公民依法作证的权利。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妨害证人作证的,还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复杂客体。
    (2)、客观要件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采用暴力、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依法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妨害作证行为。
    (3)、主体要件
    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司法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
    (4)、主观要件
    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妨害证人作证的行为会妨害国家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和他人的作证权利或人身权利,
    仍决意实施妨害作证行为,希望这种社会危害性的发生,行为人往往出于个人利益或他人利益之动机。
    三、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的区别有哪些
    1、概念不同。
    妨害作证是指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而伪证是指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
    2、两者的犯罪主体不同。
    妨害作证罪的犯罪主体可以是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而伪证罪的犯罪主体可以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3、两者的量刑标准不同。
    妨害作证罪可能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伪证罪可能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犯罪如果存在串供的情形,那么这种行为已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只要造成严重的后果就可以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一般是可以按妨害作证罪来进行判定,轻者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严重者是可以按七年有期徒刑来判决的。
    相关内容:妨害作证罪立案检察机关还是公安机关?
    我们生活中如果遇到打官司的时候,证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的时候证人也会受到各种利益的诱惑,驱使着他做假证。这种情况就属于妨害作证罪。我们对于妨害作证罪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那么妨害作证罪立案检察机关还是公安机关呢?
    (一)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
    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其他刑事案件应当一律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法律另有规定的有:
    (1)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不需要经过侦查的自诉案件;
    (2)由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
    (3)由军队保卫部门负责侦查的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
    (4)由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的间谍案;
    (5)由监狱立案侦查的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
    (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1、贪污贿赂犯罪。
    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下列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三)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又称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案件,人民法院立案后即进入审理阶段,而不需要经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也不需要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的案件。
    [刑法条文]
    第三百零七条第一款、第三款 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相关法律]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 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对于妨害作证罪立案检察机关还是公安机关这个问题答案是不一定,有的时候是国家监察机关有的时候是公安机关。只要是法律之中没有相应的规定就是由公安机关来立案,如果法律之中有所规定就是国家监察机关来立案。如果我们遇到了相似的问题一定要查阅相关的法律规定。
    对于过失犯罪怎么处理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相对于故意犯罪,其刑罚会相对于轻一些。比如犯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犯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犯罪未遂怎么处理
    刑事犯罪未遂也要追究刑事责任,但犯罪未遂的量刑比犯罪既遂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未成年刑事犯罪怎么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1、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称不完全刑事责任年龄;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经济犯罪中串供该如何处罚
    经济犯罪中串供涉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罚,即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除了刑事犯罪还有什么犯罪?
    关于除了刑事犯罪还有什么犯罪?的法律问题,
    一、除了刑事犯罪还有什么犯罪?
    1、除了刑事犯罪并不存在其他的犯罪类型,犯罪的概念在《刑法》中已经有了明确规定。
    根据《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犯罪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具有社会危害性
    即行为人通过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这是构成犯罪最本质或最基本的特征。一种行为对社会没有造成危害,或者说没有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安定,也就没有必要通过法律予以制止或惩罚。根据《刑法》的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主要包括: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行为;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的行为;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财产的行为;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一规定要求,构成犯罪必须是具有危害社会的行为,没有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能认为是犯罪。
    (2)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行为应当是《刑法》中禁止的行为。犯罪具有危害性,但危害社会的行为多种多样,不仅包括各种违法行为,而且包括违反社会道德、破坏纪律的行为。由于各种危害行为违反的社会规范不同,社会危害程度不同,因而不是所有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犯罪,只有其社会危害达到一定程度,需要采用刑罚手段予以制裁时,《刑法》才规定为犯罪。对于其他违法、违反道德或破坏纪律的行为,虽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可以通过其他法律或社会行为规范予以调整、处理,这些行为就不属于《刑法》的调整范围。
    (3)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犯罪是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这一特征是由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延伸出来的法律后果,如果法律确定某种行为是犯罪,但不规定刑罚,这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不会产生社会效果。如前所述,违法的行为,不一定都构成犯罪,有的是通过其他法律予以调整的,只有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才是犯罪。《刑法》在规定某一种犯罪的同时,必然要规定相应的刑罚。所以,应受到刑罚的惩罚,是犯罪必不可少的特征。
    二、《刑法》规定了哪些主要的犯罪类型?
    《刑法》规定的主要的犯罪类型包括自然犯罪与法定犯罪等,具体的分类如下:
    1、依据有无违反社会性(反道德性),分为自然犯罪与法定犯罪。
    所谓自然犯罪,就是指那些违反道德、具有反社会性的行为。这种行为,由于从根本上说违反了人的本性,所以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政治制度之下,自然犯罪都被认为是犯罪行为。例如杀人、盗窃等。
    所谓法定犯罪,就是指行为本身并不一定具有反社会性、反道德性,只是因为法律上规定这种行为应受到一定的处罚,因而成为犯罪。这种行为往往由于国家行政管理上的需要而被规定为犯罪。因此,这类犯罪通常没有固定的标准,而是依照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而变更,或者依照国家政策的变更而改变。例如一些政治性的犯罪。
    2、依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法定权益,可以将犯罪分为侵犯个人法定权益的犯罪、侵害社会法益的犯罪及侵害国家权益的犯罪。
    所谓侵犯个人法定权益的犯罪,是指杀人、伤害等对个人生命、身体、名誉、个人财产等造成侵害的犯罪。
    所谓侵害社会法益的犯罪是指侵犯公共危险、社会风气、公共信用等方面的犯罪。
    所谓对国家法益之犯罪,是指有关国家存亡的犯罪以及有关国家权力及职能的犯罪。
    3、依犯罪行为的性质,可将犯罪分为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智能犯罪、风俗犯罪与破坏犯罪。
    所谓财产犯罪,就是以非法获得财物为目的的犯罪,例如盗窃、侵占、抢劫等。
    所谓暴力犯罪,就是以自身强暴力量或借助于器具等犯罪,例如杀人、强奸等。
    所谓智能犯罪,就是运用智谋和技能犯罪。例如诈骗、伪造、制造计算机病毒等。
    所谓风俗犯罪,就是违背社会善良风俗的犯罪,例如赌博、流氓等。
    所谓破坏犯罪,就是指爆炸、投毒、放火以及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犯罪。
    4、我国《刑法》上对犯罪的分类
    我国的《刑法》本着有利于打击、治理和预防犯罪的原则,依照犯罪所侵犯的客体不同,将犯罪分为以下九大类,即: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与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妨害婚姻家庭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
    实施了违反《刑法》规定行为的个人、单位有可能会被认定为犯罪,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刑法》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某种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
    相关内容:非法组织卖血罪的犯罪构成
    本罪的行为人是不具有相应资格的人以威胁、强迫等各种手段要求受害者卖血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危害到社会管理秩序,同时危害人生安全。本文就本罪的 先关规定作相应阐述。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血液管理制度,同时也对公共卫生造成妨害。为加强采供血机构和血源管理,保证血液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规章来建立我国的血液管理制度。其中最主要的是《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1993年3月27日卫生部发布,I993年7月1日起施行)。依该管理办法,开展采供血业务,只能由取得采供血许可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所谓采血是指采集、储存血液,并向临床或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血的行为,所谓血液,是指用于临床的全血、成分血和用于血液制品生产的原料血浆。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献血办公室负责辖区内的血源管理。凡参加献血的公民,应当依照规定到当地献血办公室进行登记,其他向采供血机构提供血液的公民,必须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按规定向当地献血办公室,申请供血证。由此可见,只有献血办公室和采供血机构才有资格在其被许可的项目范围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开展采供血业务。除献血办公室或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组织血源供血。否则,即违反了血源和采供血管理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国家血液管理制度。同时该非法采集的血液流向社会后,即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的妨害。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行为。本罪客观特征集中表现为行为人将血液视为“商品”而组织他人加以出卖。“非法”是指违反我国献血法规定的无偿献血制度。无偿献血是一种纯属无私奉献的献血。《献血法》在第2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这是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无偿献血制度,意味着对卖血行为及组织卖血行为的坚决取缔。因此,组织他人卖血的行为是非法的。
    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行为,具体说来,是行为人在组织他人卖血过程中实施了策划、指挥、领导的行为。在实践中,这种行为一般表现为动员、拉拢、联络、串联、制定计划、下达命令、分配任务、出谋划策等形式。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亦能成为本罪主体。单位犯本罪的,实行两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本条规定判处相应刑罚。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至于本罪是否以牟利为目的,本条未作规定,一般而言,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行为多以牟利为目的,但并不以此目的为构成要件。
    
     该内容由 舒春光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3: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