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虚假广告产生的危害性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释义
    虚假广告对消费者的危害非常大。首先,它破坏了广告的真实性,使消费者对广告产生怀疑,影响了广告的正面作用。其次,由于广告的真实性被破坏,消费者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受到侵害,虚假广告还可能造成消费者伤残或死亡,给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巨大的阻碍。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虚假广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由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承担,行政责任则由行政部门依法处理。
    法律分析
    虚假广告对消费者的危害首先体现在它会影响消费者的利益。一旦消费者支付了费用,他们最终得到的却是虚假或伪劣的产品。在这些虚假广告中,药物的虚假广告对消费者造成的危害最大。虚假广告产生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第一,破坏了广告的真实性这一根本基础,使消费者对广告产生怀疑,影响了广告的正面作用。据调查统计,我国消费者中有85%的人认为大部分商品不象广告所宣传的那样好,66%认为现阶段广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失实性;
    第二,由于广告的真实性被破坏,从而使消费者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受到侵害。具体是指由于虚假广告误导,使消费者购买其商品或服务之后上当受骗,使消费者的财产受到不同程度损害,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虚假广告的误导还可能造成消费者伤残或死亡,类似事件在我国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时有发生;
    第三,潜在危害性。由于虚假广告本身传播速度快,辐射面广等特征,给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巨大的阻碍,对整个经济制度与经济秩序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使消费者对市场主体不信任,互相提高了防范措施,如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审核标准、条件越来越谨慎、严格,增加了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难度,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政府对市场管理的投入加大,这样势必要提高交易的成本,给社会造成极大浪费,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虚假广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广告法》第37条关于罚款与停止其业务的规定为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为刑事责任的规定。虚假广告行为具有误导与欺骗性、目的是取得非法利益,结果为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性质为侵权行为,必须承担侵权民事责任。
    一、虚假广告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广告法》第38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姓名,地址的,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使消费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二、虚假广告应承担的行政责任
    1.停止发布广告并使用同样的广告费用,在原来发布虚假广告的媒体上公开更正消除影响;
    2.处以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如果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在虚假广告发布过程中也有责任的,比如和广告业主串通制作,发布虚假广告,或者明知是虚假的还设计、制作、代理、发布虚假广告,或者不按照规定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实广告内容,应当没收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三、虚假广告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发布虚假广告本质上说是弄虚作假,故意隐瞒事实,骗取消费者的钱财,当骗取的钱财达到一定数额时,情节严重的行为则构成了虚假广告罪,如果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发布虚假广告情节严重或发布虚假广告生产和销售伪劣商品情节严重的一般仍依法受到从重处罚。
    拓展延伸
    虚假广告是一种常见的违法行为,不仅会误导消费者,还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虚假广告将面临的法律责任包括罚款、广告费用返还、停止发布虚假广告等。
    为了防范虚假广告,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内部审核制度,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和核实。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广告发布前的审查和监管,避免虚假广告的发布。另外,政府也应该加强对虚假广告的监管和打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与防范措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才能真正遏制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21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信用,公平竞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21修正):第二章 广告内容准则 第九条 广告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使用或者变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国徽,军旗、军歌、军徽;
    (二)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
    (三)使用“国家级”、“最**”、“最佳”等用语;
    (四)损害国家的尊严或者利益,泄露国家秘密;
    (五)妨碍社会安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六)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泄露个人隐私;
    (七)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八)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
    (九)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
    (十)妨碍环境、自然资源或者文化遗产保护;
    (十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21修正):第二章 广告内容准则 第十一条 广告内容涉及的事项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与许可的内容相符合。
    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引证内容的,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引证内容有适用范围和有效期限的,应当明确表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4 3: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