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虚假广告罪涉及哪些主体? |
释义 | 虚假广告罪涉及三种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以及广告发布者。该罪主体的立案标准包括违法所得数额、给消费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以及受到的行政处罚次数等因素。若以欺骗为目的进行虚假宣传,则可能成为该罪主体。虚假广告罪会受到行政处罚,并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法律分析 虚假广告罪涉及三种主体,即广告主、广告经营者以及广告发布者。不论是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组织或个人,还是接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代理服务的组织和个人、发布广告的人,以欺骗目的进行虚假宣传的都可能成为该罪主体。 虚假广告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2、给消费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的; 4、造成人身伤残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拓展延伸 虚假广告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虚假广告罪是指在商品销售过程中,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在广告中虚假地陈述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客观事实,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虚假广告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虚假广告的情节严重,即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给消费者造成直接损失达到5000元以上的; 2.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者等广告服务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提供服务的; 3.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者等广告服务提供者,在明知或者应知虚假广告存在的情况下,拒绝、拖延、拖延提供服务的; 4.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者等广告服务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虚假广告存在,为虚假广告提供帮助、服务的; 5.消费者因虚假广告受到损害,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求广告服务提供者赔偿,广告服务提供者拒绝赔偿或者赔偿数额超过其赔偿限额的; 6.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者等广告服务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虚假广告存在,拒绝停止发布的。 如果符合以上标准,则可能构成虚假广告罪,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结语 虚假广告罪是一种涉及广告主、广告经营者以及广告发布者三种主体的犯罪行为。该罪行的立案标准包括违法所得数额、给消费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因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受过行政处罚的次数以及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造成严重后果等。若满足以上标准,相关组织或个人可能成为虚假广告罪主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十四条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虚假广告罪】虚假广告罪,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