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当劳动者遭受劳动纠纷时,应该前往哪里寻求帮助? |
释义 | 劳动纠纷时,劳动者可向单位所在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要求支付工资及赔偿金。劳动争议主要包括开除、工资、合同等问题。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还包括劳动关系确认、合同解除等。劳动者可通过调解、仲裁、诉讼或协商解决争议。 法律分析 一、发生劳动纠纷时劳动者去何地投诉 1、发生劳动纠纷时,劳动者可以去单位所在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受理后及时作出处理或处罚决定。例如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其限期支付,否则就责令其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二、劳动争纠纷主要包括哪些 1、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主要包括: (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4)法律、法规规定因当依本法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2、根据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劳动争议主要包括: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结语 劳动者在发生劳动纠纷时,可以向单位所在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单位限期支付欠薪,并要求加付赔偿金。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当事人可以选择调解、仲裁、诉讼或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劳动纠纷主要包括企业开除、工资、保险、福利、劳动合同等方面的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劳动争议还涵盖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合同订立、解除、工作时间、休假、社保、福利、劳动报酬等方面的争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 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签订劳动合同。 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进行平等协商,依法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上级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予以改正并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请仲裁,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五十五条 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五十六条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