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案件受理就是案件已经被相关单位(可能是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接受并着手开始办理。案件受理是整个案件办理过程的第一步。在受理前,相关单位需要对是否符合受理条件进行审查,以民事案件为例,就是要审查是否符合起诉条件。案件受理后,相关单位就要启动相应的案件办理工作,案件相关人也要开始投入工作了。 一、管辖权异议的一般理由 管辖权异议的提出需要具备一定条件。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首先应当看具体案件的受理是否违反了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其次,需审查具体案件类型,是否有约定管辖的情形,最后再考察案件是否符合原告就被告等法定的一般管辖权的规定。 二、我要离婚,应该怎么起诉? 离婚起诉的流程具体如下: 1、起诉阶段,即想离婚的一方向法院递交起诉状以及证据; 2、法院对起诉进行审查; 3、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进行受理; 4、对符合符合起诉的案件进行立案; 5、法院进行调解,调解无效,且确认感情破裂的,判决准予离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诉讼离婚,指夫妻双方就是否离婚或者财产的分割、债务的分担、子女的抚养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而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经审理后,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制度。 三、起诉离婚流程是怎么样的? 一、起诉 离婚案件的起诉,是指婚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依法解除与对方婚姻关系的请求。起诉一方当事人就是原告,被诉的一方当事人就是被告,诉讼开始后,当事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 离婚案件起诉时,起诉者应向人民法院提交诉状和副本。 诉状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原告、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工作单位及现住址; 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人民法院决定受理案件,诉讼离婚程序也随即开始。 在这里律师需要提醒大家,决定走诉讼程序的那一刻起,就应该聘请一名专业的律师帮忙推进,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还能提前把控整个案件的走向,让律师为您争取最大化的利益。 二、审理 审理,是指人民法院接到起诉后,开始诉讼程序,到做出判决前所作的一切调查工作的总和。 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理分为审理前的准备、调解、开庭审理三个阶段: 1、审理前的准备: 人民法院在收到离婚诉讼后,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在立案后的5日内将诉讼状副本送达给被告,被告在收到诉讼状副本的15日内应提出答辩状;审判人员审阅诉讼材料,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更换不符合起诉或应诉条件的当事人,通知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参加诉讼;根据当事人诉讼请求依法进行诉讼保全或先行给付。 2、调解: 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后,首先应对当事人进行调解,使当事人消除分歧,互相谅解,从而达成离婚或和好的协议。达成和好协议的,人民法院将协议记录存卷,一般不发调解书;达成离婚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调解书具有与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 3、开庭审理: 人民法院调解不成的,即进行开庭审理。 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开庭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