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经济补偿金的支付包括哪几种情形?
释义
    劳动者享受经济补偿金的条件及情形概述:1.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2.劳动者因客观原因被解除合同(如疾病、无能力胜任);3.用人单位自身原因解除合同(如重大变化、破产);4.用人单位迫使劳动者解除合同(如暴力、拖欠工资)。
    法律分析
    根据劳动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有权享受经济补偿金的劳动者,须是非自愿性失业者,并且客观上无过错者。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形:
    1.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2.因劳动者的客观原因(非主观原因),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其他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因用人单位自身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
    (1)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2)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4.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15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并可支付赔偿金:(1)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2)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3)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4)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5)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2009年03月02日
    结语
    根据劳动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享受经济补偿金的劳动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且无过错的。包括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因客观原因被解除合同、用人单位自身原因解除合同以及用人单位迫使劳动者解除合同等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用人单位迫使劳动者解除合同的情况下,应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以上是对劳动法相关规定的简要总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18修正):第六章 扶持措施 第二十七条 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补贴资金的使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及时、有效的原则,可以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也可以采用贴息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供贷款。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