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认定有能力执行 |
释义 | 认定有能力执行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1、认定有能力执行的时间,从判决裁定生效时起算不限于执行期间或刑事案件审理期间; 2、有能力执行是客观事实,不以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为要件,且不受执行情况的制约; 3、有执行能力,包括部分执行能力。 一、贷款的钱不会发生的后果有哪些 贷款的钱不会有以下后果: 1、贷款机构起诉法院胜诉后,在履行期内未履行法院判决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法院受理强制执行时,将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3、如果贷款人名下没有可执行的财产,拒绝履行法院的有效判决,则在个人信用报告中记录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限制高消费和出入境,甚至可能被司法拘留。 4、有能力拒不执行的,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人民法院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绝执行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法院对拒不执行判决的老赖会怎么处理 对于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老赖,可以将其列入失信名单,责令其定期汇报自己的财产状况,限制其高消费行为。若老赖有能力执行法院的判决,还以各种理由推脱,拒不执行的,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侵犯的客体是人民法院的正常活动; 2、客观要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和裁定,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主要是指有义务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对判决、裁定负有协助执行义务的某些个人,也可以成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 4、主观要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而故意拒不执行。 拒不执行判决罪的自诉程序: 1、申请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提交刑事自诉状; 2、法院决定是否受理; 3、准备开庭; 4、据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5、自诉人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6、庭审结束,法院依法判决。 三、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何为有能力执行拒不执行 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时间从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时起算。具有执行内容的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等拒不执行行为,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情节严重的,应当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处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