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哪一年标志着国有企业改制? |
释义 | 国有企业改制始于1978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年)放权让利,探索两权分离;第二阶段(1993年至今)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深化改革、完善新体制。改制方式有整体改制和部分改制,适用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改制的意义在于使企业适应市场规则,增强竞争力,促进发展。国有企业改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旨在使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法律分析 一、国有企业改制是那一年开始的? 从1978年底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2年,主要是放权让利,探索两权分离。第二阶段是1993年起到现在,明确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新体制。 二、国有企业改制的方式有哪些? 各类企业的改制方式从总体上分为:整体改制和部分改制。 1、整体改制 整体改制是指以企业全部资产为基础,通过资产重组,整体改建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规范的企业。整体改制特别适合中、小型企业改制,原企业经营业绩存续,其字号、商誉、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得以承继,企业原有的架构得以完整保存,有利于企业的稳定,新股东的加入和机制的转变,又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2、部分改制 部分改制是企业以部分资产进行重组,通过吸收其他股东的投资或转让部分股权设立新的企业,原企业继续保留。部分改制比较适合于大型企业的改制,尤其是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多采用部分改制的方式。 整体改制和部分改制是相对而言的,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和改制目的选择改制方式,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国有企业改制有哪些意义? 企业改制,是指依法改变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模式或体制等,使其在客观上适应企业发展的新的需要的过程,在我国,一般是将原单一所有制的国有、集体企业改为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或者是内外资企业互转。企业改制一般有内启动、外启动和内外启动相结合等方式。内启动主要是吸收企业内部职工包括经营者入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外启动就是通过其他所有制企业整体兼并、收购或控股参股国有企业。内外启动相结合则是既有一块是引进外面优势企业的,又有一块内部职工入股。无论是内启动还是外启动,都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内外部共同参股的多元投资主体企业。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1978年我国开始调整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就是说,1978年开始,国有企业就开始慢慢进入企业改制的过程,直到现在,国有企业还在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的改制可以使企业适应新的市场规则,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得企业自身的发展。 结语 国有企业改制自1978年开始,经历了两个阶段:放权让利和探索两权分离的第一阶段,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深化改革阶段。改制方式主要有整体改制和部分改制两种。整体改制适合中小型企业,保留原有架构和无形资产,有利于稳定和发展;部分改制适合大型企业,通过吸收投资或转让股权设立新企业。改制的意义在于使企业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多元投资主体。国有企业改制是为了获得自身发展,适应市场规则的必要步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五章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第二节企业改制第三十九条本法所称企业改制是指: (一)国有独资企业改为国有独资公司; (二)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改为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或者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三)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改为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三章国家出资企业第十六条国家出资企业对其动产、不动产和其他财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的经营自主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四章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与考核第二十八条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接受依法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