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纠纷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
释义 | 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对于能够通过协商解决的纠纷,应签订书面协商协议;无法协商解决的应及时采取仲裁或诉讼方式。合同纠纷处理中存在风险,如处理不当导致单位利益受损、举证不力、追究违约责任损害利益等。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处理方式和权限,未经批准不能做出实质性答复或承诺。 法律分析 如果当事人有违法犯罪情节的,是可能被人民法院判刑的,一般的合同纠纷是民事纠纷,不会被判刑。 合同纠纷怎么解决: 协商 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合同纠纷,是指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合同的约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达成和解协议,自行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方式。 调解 合同纠纷的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在第三者(即调解的人)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由第三者对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明劝导,促使他们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 仲裁 仲裁也称公断。合同仲裁,即由第三者依据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或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按照法律规定对合同争议事项进行居中裁断.以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方式。 诉讼 人民法院根据合同当事人的请求,在所有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合同争议的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法律关系的总和。 对于能够通过协商解决的合同纠纷,应当签订书面协商协议;对于无法协商解决的,应当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并采取必要的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以最大限度保护单位利益。 合同纠纷处理的环节,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风险: (1)未建立合同纠纷处理的有效机制,纠纷处理不当,导致单位利益受损; (2)未收集充分的对方违约行为的证据,导致单位在纠纷处理过程中处于举证不力的地位; (3)为按照合同约定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可能导致单位应享有的利益受损。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发生的合同纠纷,应当明确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及相关审批权限和处理责任,纠纷处理过程中,未经批准,相关经办人员不能做出实质性的答复或承诺。 结语 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多样,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对于能够通过协商解决的纠纷,应签订书面协议;对于无法协商解决的,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在处理合同纠纷时,存在未建立有效机制、证据不足和追究违约责任可能导致单位利益受损等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处理方式、审批权限和责任,并在经办人员未经批准前不得做出实质性答复或承诺,以最大限度保护单位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百一十二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条 明知他人实施敲诈勒索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