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对未成年实施保护的法律规定 |
释义 | 对未成年实施保护的法律规定如下: 1、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关于未成年人各项权利的规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据,关于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的规定,是未成年人在家庭中享有的各项合法权利的根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未成年人享有的受教育权利的根据; 2、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通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对未成年人的各项合法权利进行专门保护的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6月28日通过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具体规定了如何通过各种教育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如何对犯罪自我防范,对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等内容。 未成年工保护措施如下: 1、用人单位招收使用未成年工,除符合一般用工要求外,还须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登记。劳动行政部门根据《未成年工健康检查表》、《未成年工登记表》,核发《未成年工登记证》; 2、各级劳动行政部门须审核体检情况和拟安排的劳动范围; 3、未成年工须持《未成年工登记证》上岗; 4、《未成年工登记证》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统一印制。未成年工上岗前用人单位应对其进行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未成年工体检和登记,由用人单位统一办理和承担费用。 综上所述,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未成年人费犯罪法等。另外,目前我国宪法、刑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需要家庭、社会及司法方面共同努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责任。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