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1、如果只是发生轻微的交通事故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如果比较严重应向 交通管理部门 进行报案。除了适用 交通事故简易程序 处理的少数 交通事故案件 外,大多数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都依赖于公安交管部门。当一起交通事故发生以后, 当事人应当尽可能及时向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交管部门报案。 2、当事人应该通知保险公司到现场,方便确定责任后的理赔工作。 3、交通管理部门赶赴 交通事故现场 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 适用简易程序 处理的交通事故案件只需要有一名交警人员到现场处理,而适用交通事故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 事故案件,则至少要有两名交警进行处理。对于重大,特别重大的交通事故案件还需其他部门帮忙,比如医疗救护部门。交警赶赴现场后,首先要对现场进行处理, 尽快恢复正常的交通秩序。同时对于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案件,还要进行现场勘查。 4、交通管理部门制作 交通事故认定书 。交通管理部门在充分了解事故情况时,并结合收集到的各种证据,客观、公正的制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分清事故当事人各方的事故责任 5、通管理部门对事故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对肇事责任人予以警告、罚款、吊扣、吊销驾驶证或拘留的处罚。 6、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根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 规定》,公安交管部门可以在双方当事人申请的情况下,就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进行为期10天的调解。 7、受害方向人民法院起诉。对于当事人 不同意调解 ,或者在法定的调解期限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受害方可 向法院起诉 ,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律客观: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