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诉讼中止和延期审理有什么区别 |
释义 | 一、什么是诉讼中止和延期审理 诉讼中止:指在诉讼过程中,诉讼程序因特殊情况的发生而中途停止的一种法律制度。 延期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已经确定开庭审理日期后,或者在开庭审理过程中,由于出现某种法定事由,使开庭审理不能如期进行,或者已经开始的庭审无法继续进行,从而决定推延审理的一种诉讼制度。延期审理只能发生在开庭审理阶段,延期审理前已进行的诉讼行为,对延期后的审理仍然有效。但延期的时间不计算在审理期限内。 二、诉讼中止和延期审理有什么区别 1、诉讼中止可以发生于诉讼开始后到判决前的任何诉讼阶段,而延期审理则只能适用于开庭审理阶段。 2、诉讼中止将造成本案诉讼程序的中途搁置,受诉法院和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就本案的一切诉讼活动都应当停止;延期审理只是将本案开庭审理的日期拖延,有关诉讼活动并不因此停止。 3、诉讼中止的法定情形来自于诉讼外,何时恢复诉讼,受诉法院很难左右;延期审理的法定情形来自于诉讼之中,恢复审理的日期通常由人民法院确定。 4、其他法定情形。 三、诉讼中止和延期审理的适用情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的,可以延期审理: (一)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二)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 (三)由于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在审判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可以中止审理: (一)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的; (二)被告人脱逃的; (三)自诉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未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的; (四)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审理。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