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样认定帮助犯的共谋犯意? |
释义 | 怎样认定帮助犯的共谋犯意?实践中具体在认定帮助犯时,应当把握以下几点:1、犯罪主体的复数性,单人的谋议不成立共谋罪。但是,行为人没有必要明知共同共谋者的身份。2、行为人达成不法协议。共谋罪的行为要件表现为不法协议。不法协议是指所有共谋者就实施不法行为或者使用不法手段实现合法目的而达成意思表示一致。作为共谋罪核心要件的协议没有必要是正式的协议,行为人之间达成的“心照不宣的理解”即可构成协议。而“心照不宣的理解”可以从共谋者的行为中推导出来。在普通法中,共谋罪的目标没有必要一定是犯罪行为。一般的违法行为,甚至是违反公共政策或者不道德的行为都可以作为协议的对象。3、行为人具有具体故意(specific intent)。行为人仅仅明知某个特定的犯罪目标还不够,还应当具备追求、希望实现该犯罪目标的具体故意,才构成共谋罪。例如,A开玩笑地邀请B一起实施盗窃,B严肃地同意。A和B都不构成共谋罪。再者,行为人具备概括故意(general intent)也不能成立共谋罪。例如,A对B说,咱们一起犯罪吧。B本来正有此意,同意了。A和B仅具有概括故意,不能成立共谋罪。此外,控方没有必要证明被告人明知共谋的所有细节、共谋的所有目标、或共谋中所有其他参与人的身份。4、某些制定法要求外化行为(overt act)要件目前某些制定法(例如《美国模范刑法典》)等要求共同共谋者在推进共谋的过程中至少实施了一个外化行为才能追诉共谋罪。外化行为要件的目的在于证明:共谋正在进行,而不是一个存在于行为人思想中的单纯方案。外化行为没有必要是不法行为,也没有必要是起诉书中指控的实体犯罪。但是,普通法没有要求共谋罪的成立需要具备外化行为要件,而且并非所有的联邦共谋罪制定法都要求共谋罪的成立应当具备外化行为要件。即使承认外化行为要件,普通法的基础性规则即共谋或协议或联合是共谋罪的核心和本质,依然没有动摇。在这种立法规定下,如果借用大陆法系刑法学的概念,似乎可以认为外化行为是一种客观处罚条件。这就是关于您问题的相关法律。 该内容由 杨振军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