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监护人如何行使抚养权
释义
    监护权与抚养权的区别及我国抚养权立法的缺憾。监护权是保护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公法性质;抚养权是父母对子女的人身权利,基于血亲关系,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我国抚养权立法缺乏明确定义和规定,只有基本原则“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
    监护权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一切合法权利,保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抚养有婚生的抚养与非婚生的抚养之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出现与发生,导致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权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监护权与抚养权的区别:
    监护权从法理上区分,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抚养权问题,一般多作为义务对待。
    第一、监护权从法理上区分,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
    但是,监护制度更强调的是国家对个人的强制性和个人对家庭和社会利益的服从性。从这个意义来讲,监护具有公法上的义务属性似乎更为妥当。
    第二、抚养权问题,一般多作为义务对待,但是它也是一种权利,而且是和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它基于血亲(包括拟制血亲)而产生。
    民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一般都是对等的,但抚养权是例外之一,生父母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其亲生子女不能以此为理由不承担赡养义务,抚养权的权利和义务是基于血亲而产生的。
    第三、我国立法上关于抚养权的缺憾
    对抚养权没有明确的定义,至于哪些主体有资格抚养,抚养权人之间的优先顺序,抚养权人的范围,抚养条件等我国的法律都没有明确规定,只有《民法典》规定了“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这样一个总的基本原则。
    拓展延伸
    监护权和抚养权的适用条件及法律规定
    监护权和抚养权是家庭法律中重要的概念。监护权是指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管和照顾责任,包括决定子女的居住、教育和医疗等事项。抚养权则是指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对子女的抚养和照料责任,包括提供生活费用、教育支持等。两者的区别在于监护权强调决策权和监管责任,而抚养权侧重于日常照料和经济支持。适用条件和法律规定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一般包括父母关系、子女利益、父母能力等方面的考虑。具体规定可参考相关家庭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结语
    监护权和抚养权是家庭法律中重要的概念,旨在保护未成年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监护权注重决策和监管责任,而抚养权强调日常照料和经济支持。然而,我国目前对抚养权的立法存在缺憾,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规定。因此,建议在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抚养权人的资格和优先顺序,以确保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具体的适用条件和法律规定应根据各国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而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四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九条 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等权利。
    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四条 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3: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