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偷窃会记入案底吗 |
释义 | 会 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对犯罪人员信息进行合理登记和有效管理,既有助于国家有关部门充分掌握与运用犯罪人员信息,有效防控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也有助于保障有犯罪记录的人的合法权利,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 未成年人因偷东西被抓,如果构成盗窃犯罪,被判刑的,都会有犯罪记录,就是题主所说的案底。惩治未成年人犯罪本着教育挽救相结合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与查询做出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了办案需要,或者其他单位根据国家规定可以查询。但需要对查询到的情况保密。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未成年犯罪都会被封存,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犯罪时未成年,另一个是5年以下有期徒刑。未成年人因偷东西被抓,具体量刑要根据事实和情节来判断。但在具体案件办理中有很多值得争取的地方,比如争取检察机关不起诉,或者争取法院缓刑判决。不能只是被动等待,寄希望于案底封存。一般来说,未成年犯罪同样会留有案底。当然,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应当适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样就不会留有案底。如果犯盗窃罪最终被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就会封存犯罪记录。 法律依据 《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 (四)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切实帮助失足青少年回归社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际,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后,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执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可以作为工作记录予以保存。 《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