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仲裁时效限制是多久? |
释义 | 劳动仲裁时效限制为1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当一方主张权利、请求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时,仲裁时效中断,并重新计算。 法律分析 劳动仲裁的时效限制是1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时效限制对劳动者的权益有何影响? 劳动仲裁时效限制是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提起劳动仲裁的要求。这一限制对劳动者的权益产生着重要影响。首先,时效限制可能导致劳动者错失申请仲裁的机会,无法及时维护自身权益。其次,时效限制也可能使劳动者在某些情况下被迫接受不公平的劳动条件或遭受不当待遇,因为他们无法通过仲裁程序来解决争议。此外,时效限制还可能增加劳动者的法律风险,因为一旦超过时效限制,他们将失去追求合法权益的机会。因此,劳动仲裁时效限制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应该在合理范围内设定,并确保劳动者能够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 结语 劳动仲裁时效限制对劳动者权益至关重要。它既保护了劳动者的权利,又为解决劳动争议提供了时限。然而,时效限制也可能对劳动者造成不利影响,使其错失维权机会。因此,我们应确保时效限制合理,并为劳动者提供充分的权利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