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认定拐骗儿童罪? |
释义 | 拐骗儿童罪是指以欺骗、引诱或其他手段使不满14周岁的儿童离开家庭或监护人。其特征包括侵犯儿童的合法权益、客观上使儿童离开家庭或监护人、主观上出于直接故意。根据《刑法》第262条,犯罪者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在量刑时,多次犯罪、奴役虐待、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导致家长或监护人忧虑成疾或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况将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法律分析 拐骗儿童罪指以欺骗,引诱或者其他方法,使不满14周岁的男,女儿童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行为。 本罪具有如下特征: 1、犯罪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合法权益。侵犯的对象是不满14周岁的男女儿童。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拐骗不满14周岁的男女儿童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行为。所谓拐骗,即指使用欺骗,引诱等方法将儿童弄走,使之脱离家庭和监护人。 3、在主观方面是出于直接故意。犯罪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收养,有的也可能是供自己使唤,奴役。 《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拐骗儿童罪】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在量刑时,对于多次拐骗儿童的;对被拐骗儿童有奴役、虐待情节的;对被拐骗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对造成儿童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忧虑成疾或导致其他严重后果的,均应依法从重处罚。 拓展延伸 拐骗儿童罪的刑事认定标准及法律适用 拐骗儿童罪的刑事认定标准及法律适用是指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涉及拐骗儿童的犯罪行为,法律界和司法机关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定进行认定和适用相关法律。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拐骗儿童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胁迫、诱骗、拐卖等手段,将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从其监护人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的保护下非法带走、非法收养或者非法购买的行为。刑事认定标准主要包括对犯罪行为的客观事实证据和主观故意的判断,同时需考虑被害人的年龄、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等因素。法律适用方面,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对拐骗儿童罪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应的刑事处罚,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结语 拐骗儿童罪是一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其特征包括欺骗、引诱或其他手段使不满14周岁的男女儿童脱离家庭或监护人。该罪行触犯了家庭关系和儿童的权益,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对于拐骗儿童罪的犯罪嫌疑人,应予以严厉的刑事处罚,以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在量刑时,还需考虑多次拐骗、奴役虐待、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等情节,从重处罚。司法实践中,拐骗儿童罪的认定和法律适用需要根据客观证据和主观故意判断,并综合考虑相关因素,以确保正义得以实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一条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有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条 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 (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四)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 (五)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 (六)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七)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 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七章 司法保护 第一百零三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有关案件中未成年人的姓名、影像、住所、就读学校以及其他可能识别出其身份的信息,但查找失踪、被拐卖未成年人等情形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