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债务人可以在履行债务时提出采取特定的债务履行方式的要求,但是否被允许要看具体情况,例如是否符合合同条款、是否对债权人造成不利影响等。 法律依据: 1.《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三条规定,债务人在履行债务时,可以向债权人提出采用约定的履行方式或者通常的履行方式履行。但是,当事人约定的履行方式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违反公序良俗的,应当按照通常的履行方式履行。 2.《民法典》第八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可以根据债权关系的性质、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履行债务的难易程度等因素,约定采用特定的履行方式。但是,约定采用特定的履行方式的,不得违反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对债务人造成显失公平的不利后果。 3.《民法典》第八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应当依约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未依约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因不能履行的原因,当事人不承担违约责任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以上法律依据旨在说明,在履行债务时,债务人应当遵守合同条款或者约定,如果要求采取特定履行方式,应当满足法律规定,同时不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