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判决书生效后,如被告方迟迟不执行,怎么办?判决书的有效期是几年 |
释义 | 根据《民事诉讼法》,判决书生效后对方未按时履行判决的,可以在两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时效的计算方式根据法律文书的规定履行期间或生效日期进行计算。 法律分析 判决书生效后对方又未按时履行判决的,可以在两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拓展延伸 被告方拒绝执行判决书,应对策略及有效期问题 当被告方拒绝执行判决书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律师发出正式的执行通知书,要求被告方立即执行判决书。如果被告方仍然拒绝执行,我们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法院强制被告方履行判决书的内容。此外,我们还可以寻求司法救济,向法院申请强制罚款或者采取其他强制措施来迫使被告方履行判决书。关于判决书的有效期问题,一般来说,判决书的有效期是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而定,通常为几年。然而,具体的有效期限可能因案件性质、法律规定或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具体案件的有效期限信息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结语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判决书生效后对方未按时履行判决的,可以在两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当被告方拒绝执行判决书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应对,包括发出正式的执行通知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及寻求司法救济等。判决书的有效期根据具体法律规定而定,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获取准确信息并采取相应行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二章 执行中止和终结 第二百六十五条 中止和终结执行的裁定,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章 执行的申请和移送 第二百四十七条 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五十二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