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定义及区别 |
释义 |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在于:发生时间、失败原因、行为结果和刑事责任。犯罪未遂发生在犯罪开始实施后,犯罪预备阶段没有犯罪未遂;犯罪失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实际结果违背了行为人的初衷;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未完成全部构成要件,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损害;未遂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中止犯根据是否造成损害免除或减轻处罚。 法律分析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是: 1、发生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犯罪开始实施后,犯罪预备阶段没有犯罪未遂; 2、犯罪失败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失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了行为人的初衷; 3、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未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损害; 4、刑事责任不同,未遂犯可以比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中止犯不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 拓展延伸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界定、差异与法律后果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是刑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犯罪未遂指的是犯罪行为的实施未达到预期目标,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完成犯罪行为。犯罪中止则是指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被主体自愿放弃或被外部干预而中止。这两者在定义上有明显的区别。犯罪未遂强调的是犯罪行为的实施不完全,而犯罪中止则强调的是行为主体的自愿放弃或被外部干预导致行为中止。在法律后果上,犯罪未遂通常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处罚可以减轻;而犯罪中止则可能免于刑事责任,但仍可能承担其他民事责任。因此,正确理解和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对于刑事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是刑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犯罪未遂指的是犯罪行为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完成犯罪行为;犯罪中止则是指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被主体自愿放弃或被外部干预而中止。在定义和法律后果上有明显区别。犯罪未遂通常会追究刑事责任,但处罚可以减轻;而犯罪中止可能免于刑事责任,但仍可能承担其他民事责任。正确理解和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对于刑事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