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能否出国旅游解决民事纠纷? |
释义 |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法院可以采取限制出境等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第8条,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的人不批准离境。根据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未了结民事案件的当事人以及其他特定情况下的人员都不能被批准出国。然而,一旦相关案件了结或特定情况消除,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将重新审批并发放出国护照。 法律分析 一、有民事纠纷能出国旅游吗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第8条有明确规定:“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不批准离境。 二、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相关规定 公民申请出国,凡是能够按照规定提交全部证明材料的,各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便会接受申请,并发给申请表,然后进行审批。经过调查,提出申请的公民如果不是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可以发给出国护照。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此种不批准的对象,主要是指法院已经决定立案审理的公诉或自诉刑事案件的被告人,以及有证据表明有重大犯罪嫌疑,司法机关决定立案侦察的人。并包括已经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的对象。 2、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此种不能批准的对象,主要是指经人民法院通知,在当事人参加的民事诉讼案件未了结之前,不能离境的原告人、被告人或者第三者,即是不履行民事义务而应当追究民事责任或者那些违反民事义务而应当承担责任的人。例如,原告得知另一方当事人即将出国,由于双方的一些债务、给付抚养费等权利义务关系尚未了结,原告担心被告出国后,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因而紧急投诉,要求法院制止被告出国。为了维护原告的权益,法院常常会采取限制措施,不许被告离境。 3、被判外刑罚正在服刑的。 4、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5、国务院有关主管机关认为出境后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各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在审批当中,对上述申请人将作出不批准出国的决定,即不予颁发护照。但是,具有上述不批准出国情形的公民,在刑事、民事案件了结后,犯罪嫌疑解除后,服刑期满后,解除劳动教养后,或者不再对国家安全、利益构成危害时,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仍会批准出国申请,发给出国护照。 结语 综上所述,《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对民事纠纷离境管理有明确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法院可以采取限制出境等措施。同时,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也规定了一系列不批准出国的情形。只有在相关案件了结后、犯罪嫌疑解除后、服刑期满后、解除劳动教养后,或者不再对国家安全、利益构成危害时,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才会批准出国申请。因此,对于有民事纠纷的人来说,出国旅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8修正):第二章 旅游者 第十六条 出境旅游者不得在境外非法滞留,随团出境的旅游者不得擅自分团、脱团。 入境旅游者不得在境内非法滞留,随团入境的旅游者不得擅自分团、脱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