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银行汇款凭证的法律效力状况 |
释义 | 银行汇款凭证的法律效力及注意事项。银行转账通过柜员机或柜台可获得转账凭条、监控录像和交易记录作为证据。网上转账需依赖网络金融服务商提供电子版凭证,同时可利用网银交易记录作为证据。不记名转账需小心处理,尽量选择留下证据的方式。电子转账凭证需打印并银行盖章方可作为有效凭证。注意订立书面合同、抵押或保证条款,并保留各种借款相关证据以维护权益。 法律分析 一、银行汇款凭证法律效力是如何的 1、如果通过柜员机转账汇款,可以打印交易凭条,作为转账汇款的交易凭证。但是打印的凭条需要正确,有时候由于柜员机的故障很可能打印出来的凭条是残缺的,无法证明双方发生了汇款行为。而很多时候柜员机缺纸等原因无法打印凭条,也是制约我们获得凭证的重要原因; 2、如果在银行柜台进行汇款转账,其所提供的证据相对较多,包括转账凭条,银行的监控录像和银行系统的交易记录等都可以作为汇款的证据; 3、另外,网上交易的快速发展也给了转账汇款更多的渠道,但网络上进行转账汇款无法获得纸质的凭条,需要我们通过网络金融服务提供商来为我们提供电子版的汇款凭条。同时,网上银行的交易记录和细明等也是我们汇款凭证,在进行诉讼的时候可以向法院申请调用。 一般来说,只要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来完成交易都可以获得相应的汇款凭证的,这是我们不用担心的。只是如果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转账汇款,可能无法证明该笔汇款是我们支付的,因此特别针对不记名方式的汇款要小心处理,尽量到柜员机等能够留下较多证据的地方进行汇款,保证后面发生纠纷的时候能够获取诉讼证据。 转账后得到的电子转账凭证不能作为法律认可的有效凭证,需要先打印出来,再到银行盖章才可以。打印回单的方法: 1、打印:登录,点击转账汇款,选择转账记录,找到需要打印的记录,点击回单打印即可; 2、柜台打印:带着身份证和开通网银的银行卡到银行柜台也可以打印。 二、银行汇款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订立书面合同 应当订立书面的合同或写借据,其内容应详细载明双方的姓名、借款金额(大小写均应清楚明确)、期限、利息、还款时间等基本条款。即使以口头约定借款的,也最好能够找到2个无利害关系的人作为证人。 2、抵押或保证条款 如果借款金额较大,或者借款人可能的还款能力有问题时,最好要求借款人以其财产作抵押,如房产、有价证券、车辆等并按照法律规定到相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此外,也可以请第三人作保证,同时也要考虑保证人的经济实力并明确约定保证方式,避免遭受损失。 3、注意保留证据 借款人应当注意保留各种借条合同、还款承诺协议、转账凭证等证据,一旦出现问题能够维护自身权利。 结语 银行汇款凭证的法律效力取决于不同的方式。通过柜员机转账汇款,打印的交易凭条可作为证明,但需确保完整性。柜台汇款则提供更多证据,如转账凭条、监控录像和银行系统记录。网上交易提供电子版汇款凭证,可通过网络金融服务商获取。需注意不记名方式的汇款证明较为困难,建议选择留下更多证据的方式进行汇款。电子转账凭证需打印并盖银行章方可作为有效凭证。在银行汇款中,订立书面合同、抵押或保证条款以及保留相关证据都需要注意,以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五、证据的审核认定 第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对于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应当结合下列因素综合判断: (一)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环境是否完整、可靠; (二)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环境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或者不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对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是否有影响; (三)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环境是否具备有效的防止出错的监测、核查手段; (四)电子数据是否被完整地保存、传输、提取,保存、传输、提取的方法是否可靠; (五)电子数据是否在正常的往来活动中形成和存储; (六)保存、传输、提取电子数据的主体是否适当; (七)影响电子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的其他因素。 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通过鉴定或者勘验等方法,审查判断电子数据的真实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五、证据的审核认定 第九十四条 电子数据存在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其真实性,但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除外: (一)由当事人提交或者保管的于己不利的电子数据; (二)由记录和保存电子数据的中立第三方平台提供或者确认的; (三)在正常业务活动中形成的; (四)以档案管理方式保管的; (五)以当事人约定的方式保存、传输、提取的。 电子数据的内容经公证机关公证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真实性,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五、证据的审核认定 第九十二条 私文书证的真实性,由主张以私文书证证明案件事实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私文书证由制作者或者其代理人签名、盖章或捺印的,推定为真实。 私文书证上有删除、涂改、增添或者其他形式瑕疵的,人民法院应当综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判断其证明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