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都有哪些呢 |
释义 | 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条件:原告是受具体行政行为侵害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存在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在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和管辖范围内。 一、行政诉讼一审审理期限是多长时间 行政诉讼活动中一审的审理期限一般是不会超过6个月的。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行政诉讼案件的起诉条件如下: 1、原告认为法人、公民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2、被告必须明确指出具体所做的行政行为的组织; 3、有具体的证据以及诉讼请求; 4、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并且是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5、必须提前经过了复议程序; 6、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起诉。 二、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多久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一般为六个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具体如下: 1、直接起诉的期限为六个月; 2、不服复议的起诉期限为收到复议决定书的十五日内; 3、不动产案件在二十年内提起诉讼; 4、其它案件的起诉期限为五年。 行政诉讼的条件具体如下: 1、原告认为法人、公民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2、被告必须明确指出具体所做的行政行为的组织; 3、有具体的证据以及诉讼请求; 4、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并且是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5、 行政复议前置的案件必须提前经过了复议程序; 6、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起诉。 三、行政诉讼中第三人如何认定?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行政诉讼第三人是因与被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通过申请或法院通知形式,参加到诉讼中来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直接影响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特定权利和利益,才能视为行政诉讼意义上的“利害关系”。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家行政机关之间存在的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既有第三人与被告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也有第三人与原告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还包括第三人与原告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 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