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是指在行使职务的过程中,以侵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个人利益为目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职权超越权限或者不履行职责,给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他人造成损失的行为。职务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的是犯罪人在实施行为时的故意或者过失程度,而行为方式则是指犯罪人具体采取的手段或者方式。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九条 规定: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国家财物或者非法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占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行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条 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物、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卫生受到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 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超越职权或者不执行职务,致使公共财物、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卫生受到严重损失或者致使人员伤亡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结论:职务犯罪的主观方面和行为方式都与法律责任息息相关,只有在证明了犯罪人的主观故意和具体行为方式后,才能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