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是指在公务活动中利用职务便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主观故意是刑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明知或应知其行为会造成违法后果,却有意实施该行为的心理状态。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犯罪分为故意犯和过失犯。故意犯是指犯罪人明知或应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违法后果而有意实施的行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故意”是指犯罪人明知或应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而实施该行为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过失”是指犯罪人由于精神疏忽、技能低下或者过度自信,没有预见到或者没有足够地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的后果,但是应当预见的。 综上所述,职务犯罪中主观故意的标准是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明知或应知其行为会造成违法后果,却有意实施该行为的心理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