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如果职工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并给予长期护理费和生活补贴。但是,该条例并未说明如何计算工伤后的工资损失。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和裁判实践,工伤后的工资损失应当综合考虑职工的原工资、丧失的劳动能力程度以及地区的工资水平等因素进行计算。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评定工伤等级和参照当地平均工资进行计算。同时,由于工伤后的工资损失是属于经济损失,因此还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经济补偿要求。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职工因工伤造成劳动能力丧失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给予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并给予长期护理费和生活补贴。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工伤保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工伤造成的工资损失应当综合考虑劳动者的原工资、伤残程度及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等因素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