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案件立案以后,原告要撤案可以撤吗 |
释义 | 刑事案件可以撤案,需符合以下情形:自诉案件中自诉人主动撤案;公诉案件中公安机关认为不构成犯罪;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赦免或死亡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应撤销案件并释放被逮捕的嫌疑人。 法律分析 刑事案件如果立案了,是可以撤案的,但要符合下列情形: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主动撤案;或者公诉案件中公安机关不认为是犯罪的;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赦免的;或者死亡的等情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一百六十三条 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拓展延伸 刑事案件立案后,原告是否有权利撤回起诉? 在刑事案件立案后,原告通常是有权利撤回起诉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在审判前可以随时向法院提出撤回起诉的申请。法院会对原告的撤诉申请进行审查,如果认为撤诉符合法律规定,且不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一般会批准原告的撤诉申请。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法院已经进行了审理或者案件已经进入某一程序,原告的撤诉申请可能会受到限制。此外,如果撤诉涉及到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院也会综合考虑各方利益作出决定。因此,原告在刑事案件立案后撤回起诉的权利是存在的,但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慎判断和申请。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和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刑事案件在符合一定情形下可以撤案。这些情形包括自诉案件中自诉人的主动撤案、公诉案件中公安机关不认定为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赦免、或者其死亡等。撤销案件、不起诉、终止审理或宣告无罪等方式可以实现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目的。在刑事案件立案后,原告有权利撤回起诉,但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慎判断和申请,法院会综合考虑各方利益作出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依照本法实行人民陪审员陪审的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十节 侦查终结 第一百五十七条 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第一审程序 第三节 简易程序 第二百二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按照本章第一节或者第二节的规定重新审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