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合同无效与违约责任 |
释义 | 合同无效违约责任有效性及合同不成立与无效的区别。合同无效时,违约条款无效,但法律规定了返还财产、补偿损失和各方责任承担。合同不成立是当事人未达成合意,但可通过实际履行行为达成合意。当事人自愿接受合同拘束时,无需审查合同成立。合同不成立和无效产生不同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合同无效违约责任是否有效 1、合同无效,除非合同中有合同无效,违约责任条款仍然有效的约定,否则违约条款是无效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合同无效与合同不成立有什么区别 1、从两者的概念和构成要件来看,合同的不成立是指当事人未就合同的主要条款未达成合意,如未作出承诺,或未就法定的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的合同达成书面的协议。 2、从合同解释方法的运用来看,由于合同的成立主要体现当事人的意志,因此在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主要条款规定有遗漏或不明确而当事人又不否认合同存在的情况下,应当允许法院通过合同解释方法,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确定合同的具体内容。 3、合同不成立是当事人没有达成合意,但在内容上并未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合同即使未成立,但当事人已作出履行,则可以认为当事人通过实际履行行为达成了合意。 4、在合同不成立的情况下,如果当事人未就合同是否成立的问题在法院或仲裁机构提起诉讼或请求,而自愿接受合同的拘束,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必主动审查合同是否已经成立。 5、从法律后果上看,合同的不成立和无效产生的法律后果是不同的。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合同无效后,违约责任条款无效,除非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合同无效与合同不成立的区别在于,合同不成立是指当事人未就主要条款达成合意,而合同无效是指合同违反法律规定或社会公共利益。在合同不成立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已履行,可视为达成合意。法律后果也不同,合同无效会引发返还、赔偿等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第五百零四条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外,该代表行为有效,订立的合同对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发生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第五百零七条 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