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在我国保密法律责任主要包括哪些 |
释义 | 违反保密协议可能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行政责任包括停止违法行为和罚款;刑事责任包括刑期和罚金。根据刑法第219条,侵犯商业秘密行为,造成重大损失者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特别严重者可处3-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明知或应知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者也属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法律分析 若违反保密协议,可能要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公司可以要求员工赔偿因违约或侵权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2、行政责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根据情节处罚款。同时工商管理机关还可以责令侵权人将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及其他有关资料返还权利人或销毁。 3、刑事责任,对于违反保密协议造成严重后果的当事人,我国《刑法》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 相关法律知识 《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 拓展延伸 我国保密法律责任:法律规定及违法行为的后果 我国保密法律责任涉及一系列法律规定,旨在保护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的安全。根据相关法律,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后果。违法行为可能包括泄露机密信息、非法获取、持有或使用机密文件、窃取商业秘密等。对于违法者,法律规定了各种处罚措施,例如罚款、拘留、刑事处罚等,取决于违法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此外,违法行为还可能导致个人声誉受损、法律诉讼以及民事赔偿等后果。因此,遵守保密法律责任是每个人的义务,以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国家的利益。 结语 保密协议的违反可能导致多种法律责任。公司可要求员工赔偿违约或侵权造成的损失,行政机关可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还可要求返还或销毁商业秘密资料。涉及严重后果的违约者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将面临刑事处罚。遵守保密法律责任是每个人的义务,以确保信息安全与国家利益。违法行为可能导致声誉受损、法律诉讼及民事赔偿等后果。请广大人员切实遵守保密规定,维护信息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十条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十三条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机关、单位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根据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应当立即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在其工作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权限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三十五条 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 涉密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具有胜任涉密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 涉密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