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培训期工资待遇:法律观点
释义
    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是法定权益,不给培训期工资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多项权益,包括获得劳动报酬、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等。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法律分析
    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企业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后,就要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工资,培训期不给劳动者工资是属于违法的行为。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拓展延伸
    培训期工资待遇的法律规定与实践研究
    培训期工资待遇的法律规定与实践研究涉及了劳动法和培训政策的交叉领域。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应当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但在培训期间是否需要支付工资存在一定的争议。一些法律观点认为,在培训期间,雇主应当根据培训内容、时长和效益等因素来确定工资待遇,而另一些观点则认为,在培训期间,员工应当享受与正式工作期间相当的工资待遇。实践中,一些企业会根据培训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工资政策,如支付基本工资、提供津贴或补贴等。因此,对于培训期工资待遇的法律规定与实践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劳动法、培训政策以及企业实际情况,以确保员工权益得到合理保护,同时促进培训的有效进行。
    结语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后,必须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培训期不给劳动者工资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和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然而,对于培训期工资待遇的法律规定与实践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劳动法、培训政策以及企业实际情况,以确保员工权益得到合理保护,同时促进培训的有效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五条 【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0: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