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保证合同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
释义 | 《民法典》规定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连带责任保证的诉讼时效从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计算。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超过二十年则不予保护。撤销合同的撤销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但需在一定期限内行使。财产保险合同依法成立即生效,投保人和保险人可约定附条件或期限。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保证合同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民法典规定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保证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消灭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民法典撤销合同的诉讼时效 撤销合同的撤销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撤销权; 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撤销权消灭。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九条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 三、财产保险合同的生效时间一般是多长时间 依法成立的保险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投保人和保险人可以对合同的效力约定附条件或者附期限。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保险合同成立。保险合同的生效是指依法成立的保险合同条款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约束力。一般合同一经成立即生效,双方便开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保险法》第十三条 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保险合同成立。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 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应当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当事人也可以约定采用其他书面形式载明合同内容。 依法成立的保险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投保人和保险人可以对合同的效力约定附条件或者附期限。 结语 根据《民法典》规定,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而撤销合同的撤销权不适用诉讼时效。财产保险合同的生效时间一般是合同成立时。法律对于诉讼时效和合同生效时间都有明确规定,双方当事人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自身权益的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二节 保证责任 第六百九十四条 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保证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消灭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