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有效吗 |
释义 | 劳动合同上的违约金有效。具体情况如下: 1、符合法律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情形,只要是当事人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且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2、如果不符合法律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情形,并且用人单位还未告知劳动者,此违约金无效。 劳动合同的内容有: 1、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可以分为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以及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2、工作内容。即所从事的工作和工作岗位;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这是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涵盖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福利等; 4、劳动报酬。应写明劳动报酬的具体数额和支付项目、计算方法及支付日期; 5、社会保险。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参加的社会保险项目; 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订立,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不发生终止劳动合同的效力; 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劳动合同中对劳动者违约金的约定只能包含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的,其他约定均属无效约定; 8、劳动合同解除后双方的附加义务。 二、劳动合同违约金的适用情形有: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劳动者签订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但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此处的培训费用包括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 2、约定保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的。劳动者对工作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有保密的义务。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签订保密条款,同时约定违约金,如果劳动者违反关于保密条款的规定,应当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同时,劳动者违反该义务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数额超出违约金的,用人单位可以请求法院追加。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上的违约金有效。具体情况有符合法律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情形,只要是当事人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且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如果不符合法律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情形,并且用人单位还未告知劳动者,此违约金无效。劳动合同的内容有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可以分为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以及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工作内容,即所从事的工作和工作岗位;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这是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涵盖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福利等。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了服务期,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属于违反服务期的约定,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约定服务期的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一)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二)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三)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四)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五)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