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责任免责事由的类型 |
释义 | 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主要: 1、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2、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 3、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由第三人承担; 4、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 5、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 6、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 针对承担民事责任的请求而来,具体而言有以下五种法定的免责事由: 1、不可抗力:《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__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合同编,侵权责任编:核泄漏、民用航空器、给据邮件)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一般人的预知能力作为标准)、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当事人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和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仍不能避免某种事件的发生或克服事件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具有必然性)的客观情况。 2、正当防卫:《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条__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五个条件构成正当防卫:侵害事实、现实紧迫性、合法防卫目的、对加害人实施、不超必要限度。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防卫过当。 还有几种需要承担责任的防卫:防卫不适时;故意报复、防卫挑拨;防卫对象错误;要担责! (民法)正当防卫是指行为人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自身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紧迫侵害,针对这一非法侵害采取必要措施,在必要限度内采取的防卫措施。(正当性、合法行为 ) (刑法)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 卫,不负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__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紧急避险满足四个条件免责:为免受危险损害、必须是正在发生、必须是不得已、不超必要限度。 (民法)紧急避险是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自身或者他人的合法利益免受更大的损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造成他人少量损失的紧急措施。---不得已而采用牺牲较轻利益来保全较重大利益。 (刑法)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 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见义勇为:《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__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除为自己权益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都是一种见义勇为行为) 见义勇为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的前提下,为保护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制止各种侵权行为、意外事件的救助行为。(正能量) 见义勇为属于一种特殊的无因管理,实施主体必须为自然人。 5、紧急救助行为/自愿救助:《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__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是行为人针对紧急情势(不法侵害、受助人突发疾病、个人危难等),及时对遭受困难的受助人予以救助的情形。自愿救助属于广义的见义勇为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事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十二)法律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条 被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条 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条 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 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活动组织者的责任适用本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至第一千二百零一条的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