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抗辩权的基础法律依据是什么?
释义
    民法中的抗辩权有多种形式,如同时履行、后履行、不安、先诉、时效消灭等,具有自身特征。抗辩权是指债务人基于法定事由,对债权人的请求权进行抗辩的权利。抗辩权的客体是具有财产内容的请求权,是一种防御性权利。
    法律分析
    履行抗辩权的法律基础在民法上的抗辩权很多,诸如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先诉抗辩权、时效消灭抗辩权等等,这些抗辩权除了具有民事权利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抗辩权是指债权人行使债权时,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对抗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抗辩权的客体是请求权,而且该项请求权只能是具有财产内容的抗辩权。抗辩权是一种防御性而非攻击性的权利。
    拓展延伸
    抗辩权的保障和适用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抗辩权是指被告在诉讼过程中对原告的指控提出异议并提供相关证据和理由的权利。其保障和适用范围主要由法律和司法解释来界定。
    在我国,抗辩权的保障得到了法律明确规定。例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有权进行辩护,包括提出抗辩意见和提供辩护证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中也有类似规定。
    抗辩权的适用范围则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根据法律规定、案件事实和证据,综合判断被告的抗辩是否成立。一般来说,被告可以针对原告的指控提出事实、法律和程序方面的异议,并提供相关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总之,抗辩权的保障和适用范围是由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界定的,旨在确保被告在诉讼过程中能够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语
    抗辩权是被告在诉讼过程中提出异议并提供相关证据和理由的权利,其保障和适用范围由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界定。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明确规定了被告的抗辩权。在具体案件中,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案件事实和证据判断被告的抗辩是否成立。被告可以针对原告的指控提出事实、法律和程序方面的异议,并提供相关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抗辩权的保障和适用范围旨在确保被告能够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五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第五百二十六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第五百二十七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5: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