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程序是怎样的? |
释义 | 行政复议是指受到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的人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制度。流程包括申请、受理和决定阶段,申请人需在60日内提出申请,复议机关负责审查并在60日内作出决定。对不满意的决定,申请人可以在收到决定书后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 行政复议是与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认为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由复议机关依法对被申请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和制度。 行政复议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申请阶段,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2、受理阶段,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之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构提出。除本款规定外,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之日起视为受理。 3、决定阶段,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行政附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行政附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对收到的行政复议决定书不满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拓展延伸 行政复议:权力监督与公正审查 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法律程序,旨在监督行政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通过行政复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异议,并要求行政机关重新审查、纠正或撤销该行为。行政复议程序通常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听证、作出复议决定等环节,以确保公正的审查和决策过程。行政复议的意义在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为,实现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衡。行政复议体现了法治原则和行政公正的价值,是行政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行政复议,可以有效解决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共治理的现代化。 结语 行政复议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程序。它通过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确保行政机关的决策公正、透明。行政复议的流程包括申请、受理和决定阶段,旨在实现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衡。行政复议体现了法治和行政公正的价值,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公共利益以及推动现代化公共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