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行政立案了意味着政府已经正式开始处理该案件。 1、 因为行政立案是行政机关对某一案件进行调查、处理的开始,意味着行政机关已经确认该案件具有处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行政立案后,行政机关必须按照法律规定依法行政,开展全面、深入、公正、及时的调查、核实和审理工作,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3、 行政立案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必经之路,也让人们对行政机关的工作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和信任。 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综上所述,如果行政机关决定受理行政案件,是需要立案的。如果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在十五日内作出予以立案的决定,并且还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