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司资质挂靠存在哪些潜在风险? |
释义 | 挂靠经营存在风险和纠纷,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是挂靠单位在对外合同中发生纠纷或挂靠人以被挂靠企业名义对外交易产生债务后,债权人要求其承担清偿责任。为了降低挂靠经营的法律风险,企业可以采取签订书面经营协议、加强资质证照管理、加强授权委托管理和对挂靠人的经营行为实行动态监管等措施。 法律分析 承担挂靠人上缴管理费用的义务的是挂靠人,而被挂靠企业则仅享有相对较小数额的固定收益权利,但需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如果挂靠人经营违约或侵权,可能会给被挂靠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正是这种实质上的不平等和潜在的风险性,引发了实践中的大量纠纷。从统计资料来看,因挂靠经营所引发的法律纠纷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是: 1、挂靠单位在对外合同中发生纠纷,第三人首先追究被挂靠企业的责任。 2、挂靠人以被挂靠企业名义对外交易产生债务后,债权人会以被挂靠人作为债务人,要求其承担清偿责任。 挂靠经营现象普遍存在,完全禁止的可能性较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可通过以下措施将挂靠经营的法律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 1、签订书面经营协议。 2、加强资质证照管理。 3、加强授权委托管理。 4、对挂靠人的经营行为实行动态监管。 拓展延伸 防范挂靠:企业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防范挂靠是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为挂靠行为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法律风险和财务损失。为了防范挂靠,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审查合作伙伴的背景,确保其具有合法资质和信誉,并且已经完成所有必要的审批程序。 2.在合同中约定挂靠方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产生纠纷。 3.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对挂靠方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挂靠方不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4.定期进行财务和经营风险的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问题。 5.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被挂靠方盗用或篡改。 以上措施可以帮助企业有效防范挂靠行为,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财务安全。 结语 挂靠经营的法律风险较大,但企业可以通过签订书面经营协议、加强资质证照管理、加强授权委托管理和对挂靠人的经营行为实行动态监管等措施,将挂靠经营的法律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同时,挂靠人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避免给被挂靠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三条 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挂靠集体企业并以集体企业的名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在诉讼中,该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与其挂靠的集体企业为共同诉讼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