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职务侵占:如何界定与惩罚?
释义
    不同身份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可能构成不同罪名,国家工作人员可能构成贪污罪或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处罚根据罪名和数额大小而定。
    法律分析
    要看主体身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可能构成贪污罪或者受贿罪或其他罪名,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主体不同,涉及的罪名亦不相同。至于后续的处罚要根据罪名的不同来看。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拓展延伸
    职务侵占:揭示职场违法的隐秘行径
    职务侵占是指在职场中利用职务之便,违法违纪地占有、使用或转移属于公共或他人的财物或资源的行为。这种行径通常是隐秘进行的,涉及的手段和手法多种多样,使其更难被察觉和揭示。职务侵占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和他人权益,也破坏了职场的公平和正义。为了揭示职场违法的这一隐秘行径,需要加强对职务侵占的界定和惩罚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操守的培养,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职务侵占行为,维护职场的公正和正义,保障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平等。
    结语
    职务侵占是指利用职务之便,违法占有、使用或转移他人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工作人员,若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且数额较大,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若数额巨大,可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数额特别巨大,可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了揭示职务侵占的隐秘行径,我们需要加强对其的界定和惩罚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以维护职场公正和保障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的平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同时废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公安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6: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