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个人隐私泄露的法律责任 |
释义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赔偿范围是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失,需有因果关系。赔偿不限于直接遭受的损失,也可罚金。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并出售或提供给他人,可处有期徒刑或罚金。 法律分析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赔偿范围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1、是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失,损害事实必须与被告人犯罪行为有因果关系,这是允许提起附带民事损害赔偿诉讼的前提之一。 2、是因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直接遭受的损失,不限于直接遭受的损失。此外,该罪的刑罚中,有并处或单处罚金的规定,即可以对被告人处以罚金。网络服务提供者拒绝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纠正措施,拒绝纠正,导致用户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定罪处罚。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现已变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通过窃取或者其他方式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依照刑法的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通过窃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拓展延伸 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规定与责任 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规定与责任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隐私权受到法律保护,并规定了相关的法律责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也日益增加。因此,法律制定了一系列规定,以保护个人的隐私权。这些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和传输等方面。违反这些规定可能会导致法律责任的追究,包括经济赔偿、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规定与责任的目的是维护个人的隐私权,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个人和组织都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加强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确保个人隐私的安全与保密。 结语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赔偿范围是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失,必须与犯罪行为有因果关系。同时,被告人直接遭受的损失也在赔偿范围内。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规定与责任旨在保护个人隐私权,维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与社会稳定。个人和组织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加强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确保个人隐私的安全与保密。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二)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三)致使刑事案件证据灭失,情节严重的;(四)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