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违规报销行为涉及哪些规定?
释义
    虚假报销涉及员工时,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可构成诈骗罪;若主体为公司或单位人员,则构成职务侵占罪;若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虚假报销非法获取利益,可能构成贪污罪(需满足身份要求)。
    法律分析
    1、如果虚假报销的是公司员工,该行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是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则涉嫌诈骗罪。但是诈骗罪有金额限制,如果没达到诈骗金额标准是不能以该罪定罪处罚。其中5000元、5万元、50万元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
    2、如果虚假报销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这类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以虚假报销的行为占有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是职务侵占罪。
    3、如果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虚假报销非法获取利益的,有可能构成贪污罪。但是一定要注意主体身份上的限制,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可以构成该罪。
    拓展延伸
    违规报销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处罚措施
    违规报销行为是指在报销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定、规程或政策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对于违规报销行为,个人和单位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个人而言,可能面临纪律处分、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单位可能面临经济处罚、行政处罚、撤销资质等严重后果。具体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因违规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而异。为避免违规报销行为,个人和单位应熟悉相关规定,严格遵守报销程序,确保报销行为合规合法。同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机制也是预防违规行为的重要手段。只有做到合规经营,才能有效防范违规报销行为带来的法律风险。
    结语
    合规经营,防范违规报销风险。虚假报销行为涉及诈骗、职务侵占、贪污等罪名,需根据金额确定定罪处罚。个人可能面临纪律处分、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单位则可能面临经济处罚、撤销资质等后果。遵守相关规定,严格报销程序,建立内控制度和审计机制,是预防违规行为的关键。只有合规经营,才能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法律依据
    《关于对开具虚假发票公款报销行为党纪政纪处分的暂行规定》第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党内警告或严重警告、行政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留党察看处分、行政降级或行政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处分。
    (一)以购买办公用品等名义开具虚假发票,或在物品采购过程中开具超额的数量、单价和金额等虚假内容的发票公款报销的;
    (二)在经办会议(培训)、接待等公务活动中,开具虚增的会议(培训)人数、天数或擅自提高开支标准伪造虚假发票公款报销,以及将不属于公务范围内的开支列入公款报销的;
    (三)以工程修建、车辆维修等名义或擅自设立其他名目,套开虚假发票或者开具虚假金额的发票公款报销的;
    (四)以学习、培训、调研、考察等名义变相公费旅游开具虚假发票公款报销的;
    (五)滥发钱物或为其他用途套取资金而开具虚假发票公款报销的;
    (六)在办理发票公款报销过程中,缺乏相关附件证明或手续不全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七)其他开具虚假发票公款报销的行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9: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