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手机失窃后报警是否有效? |
释义 | 本文讲述了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的相关规定。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治安状况,规定了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不同数额的认定标准。具体标准分为三种情况,即“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并给出了每个地区的具体数额标准。如果手机的价值达到了立案的标准,那么就会立案。 法律分析 这个问题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如果是遗失,那么报警时没有用的,警察不会受理。 第二种,如果是盗窃。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治安状况,现对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规定如下: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五百元至二千元为起点。 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五千元至二万元为起点。 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三万元至十万元为起点。 各省、自抬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盗窃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并分别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备案。 每个地区盗窃罪的立案标准都不太一样,如果手机的价值达到了立案的标准,那么就会立案。 拓展延伸 手机失窃后报警有用吗? 手机失窃后报警有一定的法律效果。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规定,失窃的手机可以作为盗窃的赃物进行处理,失主可以依法追回手机。同时,手机失窃后报警还可以作为证明失窃事实的证据,有助于警方追查到失窃手机的行踪,为失主找回手机提供帮助。在某些情况下,失窃的手机还可能被警方认定为与犯罪有关,手机失窃者可能会因此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手机失窃后报警对于失主找回手机和打击犯罪都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 结语 无论是遗失还是盗窃,我们都应该重视。如果手机价值达到一定标准,应及时报警。根据《刑法》规定,盗窃罪的数额标准可参考上述规定。同时,我们也要积极配合警察的工作,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五条 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九条 网络运营者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九条 网络运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不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对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采取停止传输、消除等处置措施的; (二)拒绝、阻碍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的; (三)拒不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