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强制执行后多久划款 |
释义 | 最高法院规定,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应在立案后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应在立案后3个月内执结。特殊情况需延长执行期限时需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期需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 法律分析 6个月内执行完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第一条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 拓展延伸 法院强制执行后的款项划拨时限 法院强制执行后的款项划拨时限取决于多种因素。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法院判决生效后,执行法官会尽快进行款项划拨。然而,实际的划拨时间可能因案件复杂性、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执行程序的顺利进行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如果被执行人没有异议并主动配合执行程序,款项划拨可能会相对较快。但如果存在财产调查、评估、拍卖等程序,划拨时间可能会延长。此外,执行法官也需要遵守法律程序,确保划拨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因此,具体的划拨时限可能因案件而异,请您耐心等待法院的划拨通知。如需了解具体情况,建议您向执行法院咨询或查询执行进展。 结语 法院强制执行后的款项划拨时限取决于多种因素。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法院判决生效后,执行法官会尽快进行款项划拨。然而,实际的划拨时间可能因案件复杂性、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请您耐心等待法院的划拨通知,如需了解具体情况,建议向执行法院咨询或查询执行进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四十八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六十二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