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偿还债务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
释义 | 催讨欠款的诉讼时效及出借人应注意的事项。催讨欠款的诉讼时效根据还款期限确定,最长为20年。出借人应签订书面借贷合同,写明借款内容、还款方式和担保责任,并对担保对象进行调查。如有财产抵押,需进行登记手续。 法律分析 一、催讨欠款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1、催讨欠款的诉讼时效按以下方式确定: (1)、如果有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是3年,从还款期限届满时开始计算; (2)、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最长是20年,超过20年后法院不予以保护。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 二、出借人应注意什么 1、要签订书面借贷合同。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公民之间的借贷合同为不要式合同,当事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在进行民间借贷活动中,出借人最好与借款人以书面形式签订合同。 2、要写全借贷合同的内容。不但要写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担保等条款,还要写明还款的方式以及不能按期还款时担保方应承担的连带经济责任。另外,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范。 3、要落实好借贷担保对象。民间借贷的借款,有不少偿还能力有限。即使有偿还能力,但未来情况的变化也有许多不确定性,所以,最好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而且,还要对保证人的担保能力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如果进行财产抵押,还要向法定的登记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拓展延伸 债务追索的时效期限是多久? 债务追索的时效期限是指在特定法律规定下,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务提起诉讼的期限。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债务追索的时效期限会有所不同。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普通债务的诉讼时效期限为3年。也就是说,债权人在债务产生之日起3年内,可以向债务人提起诉讼要求偿还债务。超过时效期限后,债权人将失去向债务人追索债务的权利。因此,债务追索的时效期限对债权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及时行动以保护自身权益。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催讨欠款的诉讼时效根据还款期限的约定而定。如果有还款期限约定,则诉讼时效为3年;若没有约定,则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出借人在进行民间借贷时,应注意签订书面借贷合同,并详细写明合同内容,包括借款种类、金额、利率、期限等,并确保合同符合法律规范。此外,出借人还应考虑借贷担保对象,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以保护自身利益。债务追索的时效期限对债权人来说至关重要,需要及时采取行动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六条 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七条 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 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起中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五条 对于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