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是什么罪因为人的过失导致了火灾? |
释义 | 火灾由人的过失引起构成失火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别在于主观方面的故意或过失。过失犯罪包括失火、过失决水、过失爆炸等罪行。过失犯罪的认定取决于行为人是否具有罪过,即故意或过失。其他过失犯罪包括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等。这些罪行都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而产生的。 法律分析 一、由于人的过失引起火灾是什么罪 由于人的过失引起火灾如果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失火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主要区分: 不论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都由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组成。而犯罪主观方面是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首要前提。犯罪主观方面包括故意、过失、动机和目的各要素,这些要素的认定,对刑法规定的一切犯罪的认定都具有直接的决定意义。 对刑法规定的犯罪来说,行为人的主观方面,特别是行为人的罪过也即故意或过失,将成为认定其是否构成犯罪必不可少的一个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本条规定说明,那怕产生了多么严重的损害结果,只要造成这种结果的行为人没有故意或过失,行为人都不构成犯罪,不管行为人是否具备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也就是说,行为人是否犯罪完全取决于他在主观方面是否具有罪过,即故意或过失。可以这样认为,《刑法》的每一条款犯罪以及刑罚轻重的设定,要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小。而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他的行为,更取决于他在主观方面是否有罪过。因此,在刑事诉讼中,对被告人犯罪--故意犯罪或是过失犯罪的认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其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三、哪些犯罪只有过失犯罪 1、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2、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3、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过失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4、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 5、危险物品肇事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 6、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损毁文物罪; 7、过失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过失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 8、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 结语 人的过失引起火灾,如果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重大损失,构成失火罪,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在于犯罪主观方面的故意或过失。刑法规定,行为人若没有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无法抗拒或无法预见的原因造成损害结果,不构成犯罪。过失犯罪包括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等多种罪行。这些罪行的成立与行为人的过失有关,而非故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八条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的义务,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六条 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