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我国民事行为能力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释义
    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为三类,未成年人需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法律行为。民事行为能力包括主观和客观方面,要求具备意思表达、认识和判断能力,并能承担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由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法律援助,如有争议,其他无利害关系的法定代理人可代为提出申请。
    法律分析
    一、民事行为能力年龄是多大
    民事行为能力年龄是分为了三类,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二、民事行为能力的内容有哪些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能力。如果说,民事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具备了参与民事活动的资格的话,那么民事行为能力是其现实地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主观方面,民事主体具有相应的意思表达能力,具有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
    2.客观方面,民事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能够对自己的不法行为或应尽义务承担责任。
    判断民事主体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应不同主体有所不同。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怎样申请法律援助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于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他们的法律援助申请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其法定代理人之间发生纠纷而需要法律援助的,由与该争议事项无利害关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
    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分为三类,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涉及主观和客观方面,包括意思表达能力和行为取得民事权利的能力。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援助申请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若与法定代理人发生纠纷,则由其他无利害关系的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七章 司法保护 第一百一十四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发现有关单位未尽到未成年人教育、管理、救助、看护等保护职责的,应当向该单位提出建议。被建议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书面回复。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3: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