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旷工处理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
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旷工情节包括不请假离开工作岗位、不续假逾期不归、不服从调动和工作分配、旷工连续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此外,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影响工作、劳动合同无效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等情况,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 1、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下列属于旷工情节:不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而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请假期限已满,不续假或续假未获批准而逾期不归的。不服从组织调动和工作分配,不按时到工作岗位工作的。旷工连续超过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予以辞退。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拓展延伸 旷工违纪处分的法律规定及执行方式 旷工违纪处分的法律规定及执行方式根据劳动法和相关规定进行规范。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雇主有权对旷工行为进行相应处罚。具体的法律规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扣除工资、停职、解雇等。执行方式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通常需要进行内部调查、听证、提供申辩机会等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应确保公正、公平,并遵守法定程序。此外,还应注意遵守劳动合同、公司规章制度等内部规定,确保处分措施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总之,旷工违纪处分必须依法进行,确保雇主和员工的权益得到平衡和保护。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其中旷工情节属于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情形。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旷工情节包括不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而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服从组织调动和工作分配、旷工连续超过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等。对于旷工违纪处分,雇主有权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警告、扣除工资、停职、解雇等相应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应确保公正、公平,并遵守法定程序,同时遵守劳动合同和公司规章制度等内部规定,以保障雇主和员工的权益得到平衡和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条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五条 【不履行法定职责、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责任】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等的变更】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